发表时间:2019-11-08 19:20:54 人气:
无人知晓那永恒的原初的惟一不二的至高存在,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何时出现的。神和自然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了,但是,随着人的发展繁衍,人开始实现他的潜能,出现了文明。语言日益进化,观照者(Purusa)、自然(Prarti)、律法(dharma)和瑜伽(Yoga)的概念形成了。
这些概念非常难以用语言定义,所以每个人得亲身理解它们。当人被困在世俗之乐的藩网中,他发现自己与神和自然分隔了。他在愉悦和痛苦、善良和邪恶、爱和恨、恒久和短暂的种种两极间苦苦挣扎。
被困在矛盾对立中的人需要内在的观照者(Purusa),观照者超越于世俗,没有任何苦难,不受行动力和反应力的左右,也没有任何喜悦或者悲伤。
最高的理想性化身为完美的观照者,是人们追寻的目标。被称为永恒存在(Isvara)的主、众师之师是注意力、专注和冥想的焦点。为了认识永恒存在,人发展出一整套行为规范,使他可以与自然、他的同伴以及他自己和谐相处。
人开始学习如何区分善良和邪恶,贞洁和堕落,以及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接着,就有了正义或义务论的概念。Dr. S. Radhakrishman写道:不分种族、种姓、阶级和信仰,正义令人可以过一种更高尚的生活。
当人意识到自己应该保持身体健康、强壮和洁净,才能遵守律法,并且体验自身内在的神性。印度的先知们把吠陀的精华灌注在奥义书(Upanisads)和精神洞察之镜(Darsanas)中。这精神洞察之境或称六学派是:数论(sāmkhya)、瑜伽、正理论、胜论、弥漫差和吠檀多。
数论认为万物皆由二十五大元素产生,但它没有认识到创造者(Isvara)。瑜伽看到了创造者。正理论强调逻辑,通过推论和类比分析思想的规律,而神的存在由推理得到证明。胜论强调诸如空间、时间、因果,是正理论的补充,它也认可正理论的神观。弥漫差由吠陀而来,包括两个派别:前弥漫差(pūrva mīmāmsa)是关于一般的神的概念的,强调行动(karma)和仪式的重要性;后弥漫差在吠陀的基础上接受神,不过特别强调智(jñāna)。
瑜伽是个体自我(jīvātmā)与宇宙自我的连结(Paramātmā)。数论哲学是理论性的,而瑜伽是实践的。把数论和瑜伽结合起来,就为思想和生活提供了生动的阐释。知而不动,动而不知都无法真正对人有益。它们必须被调和起来,所以,瑜伽和数论互为补充。
依照瑜伽,Yājñavalkya Smrti,作为金胎(Hiranyagarbha)的创造者梵天最早宣讲能实现身体健康、心的控制、完全平静的瑜伽体系。帕坦伽利在《瑜伽经》里第一次把瑜伽体系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直截了当地,不隐晦地指明方法和目标。当所有的瑜伽的八个分支被组合起来并练习,瑜伽士体会到与创造者的合一,超越他的身体、心和自我,到达完全整合的瑜伽境界(三耶摩)。
《瑜伽经》由195条箴言组成,分成四章。第一章关于瑜伽的理论,它是为那些已经可以使心达到平衡状态的人准备的,阐明他们该如何修习来持续不断地保持平衡。第二章讲解瑜伽术,把初学者带入瑜伽练习中。第三章关于内在修习和某些修习终会得到的瑜伽力量(siddhis)。第四章也是最后一章关于从这个世俗世界的枷锁中出来的解放和自由。
瑜伽这个词从梵文词根“yuj”衍生而出,“yuj”意为捆、连接、附上、集中注意力为冥想做好准备。因此,瑜伽是一门如何把不连贯的散漫的心变为沉思的连贯的心的艺术。瑜伽使人的灵魂融入神性。
自然给人类留下三种特性或性质(gunas),即悦性(sattva)、激情(rajas)和惰性(tamas)。人被放置在时间之轮上,就像陶匠的轮子上的陶罐,三种根本的交织的特性的支配秩序塑造和重塑人。
人被赋予心(manas)、智(buddhi)、和自我(ahamkāra),统称意识(chitta)。意识是思想、理解和行动的动因。生命之论旋转,意识会有五苦:无知(avidyā)、自私(asmitā),执着(rāga),敌意(dvesa)和贪生怕死(abhiniveśa)。五苦把意识置于五种状态下:阴郁(mūdha),摇摆不定(ksipta),软弱(viksipta),愚痴(ekāgra)和拘谨(niruddha)。意识(chitta)如火,欲望(vāsanas)如燃料,没有燃料,火就要熄灭。在那纯粹的状态里,意识成为觉悟之源。
帕坦伽利把瑜伽的实现之路划分的八个阶段。在迟钝状态中的意识(Chitta)在禁制(yama)、劝制(niyama)和体式(āsana)中被净化,心也被激励。体式和调息法把彷徨的心带向稳定。修习调息法和收摄法使意识醒觉、能量集中。接下来,意识被禅定(dhyāna)和三摩地(samādhi)所约束。随着修习的深入,瑜伽的更高阶段变成主导,但是作为其基础的前面的几个阶段不能被忽视或忽略。
灵性寻求者必须先了解他的身体、心、智和自我,才能探索灵魂(Ātmā)。当他全然理解了那些他“知道的”,就会融入“未知的”,像河流如海一样。在那一刻,他将体验到至高的喜悦(ānanda)。
首先,瑜伽关注身体的健康和力量,并征服它。接下来,瑜伽打通身体和心的差异。最终,它引领灵性寻求者向和平与无暇的纯洁。
瑜伽系统地教授人完全而有效地探索自身的神性。他从肉体解脱,转向内在自我。他的修习从身体开始,接着到神经,从神经再到感觉。从感觉,他进入控制情绪的心。从心,他探入指引理性的智。从智,他的瑜伽之路走向意志,再进入意识(chitta)。最后的阶段是从意识到他的真我(Ātmā)。
一篇关于瑜伽圣经《瑜伽之光》诞生的往事。...
何为OM? OM (也有写做AUM)是 古老的梵语文字 ,被称为Praṇava。 乔治·费斯坦因曾提到: “OM通常被看作是 最原初之声 ,以宇宙存在中最...
一个辅具就是一种支持,每个辅具都代表着艾扬格大师对瑜伽的深刻理解。...
封城在家隔离的日子,瑜伽让我在精神上仍能四处游荡。...
练习瑜伽是为了清除身体的杂草,这样花园才能生长。如果身体太僵硬,头脑太呆板,什么样的生命才能居住在里面?...
女性瑜伽泰斗成长记(上)...
电 话:400 606 1838
邮 箱:study@iyengar.cn
艾扬格瑜伽学院:广州市海珠区海尚明珠智慧园7A楼
杭州瑜伽学院:杭州市凤凰山脚路7号凤凰1138园
北京瑜伽学院:北京市朝阳区李家坟7号院创意总社1949传媒产业基地